2007年4月13日

贴上莲见的评论

次上网都是先上自己的信箱,看看有没有评论。今天上来一看,吓呆了,好的篇幅,而且都是莲见一个人的。真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一口气将其看完,之后让我明白了好多东西,有些都是自己曾经想国过的,却表达不出来的;有些是自己未曾发现的。相信有了这些会受用一生的吧,在此再次感谢莲见。下面就将他的评论贴出,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但目标只有一个----开心。

莲见的评论
其实有些时候想问题的方式,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会更好,可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少,都是以自我中心。同时要尊重人的习惯,懂得不要挑战他人。按如海明威所说的“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如何去调适自身的情绪,来和周边的人互动,或许这样被称作圆滑世故。我甚至有时候希望,只是,希望这一切不会那么快的消逝,即便我们不大珍惜。可毕竟不大可能,开心也是,悲伤也是,当下的情绪几年后你回头来看,竟是何种情境都忘记了。或许我们不该如何健忘。看不惯对方,维护自己的利益,一般来说不外乎嫉妒,厌恶,恐惧等等灰暗一些的情绪,越大就越是成熟,采取的手段越发的不显白,不过还是一定会达到目的,双方都更加熟悉这种模式,越多的不好体验会拉隔两者的距离,因此也算是变相的达到目的。不坦率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发变本加厉,本以为成熟一些会更加理性的处理双方的感受和交往,没想到更多的时候是适得其反。有时候人坦率一些会更加快乐。或许更加痛苦。主观的自身只能如此体悟未曾发生的一切。或许真如古文所言,人人都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话,会更好,可我们这里不会这样,那么只好改变自己,至少于己而言,不那么糟糕。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做王小波说的《沉默的大多数》,一如维特根斯坦说,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很多时候你安静下来,一切都会如雨后青空,浮云不兴。记着沈从文的话,“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太多的事情更不幸”。
秋水曰:“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思: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多贱贪污;行殊乎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谄。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庄生此句恬然,攸乎中道,纯然一心,顺随万物,苍生合抱。自觉当因“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则也。为乎自然。
老子说愚者得福,庄子延续则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因而绝圣弃智。美国俚语说:Don't be too smart。我现在怎么了呢?还是看James Dean的名言,好好过吧。

Work as if you do not need money
Love as if you have never been hurt
Dance as if no one is watching
Dream as if you will live forever
Live as if you will die today
——James Dean

2 条评论:

hasumiryo 说...

其实写到后来我比较悲观了,沉默或许不大好,因为王小波认为人生的2个必须是,1 要明辨是非,2要活得有趣。明辨是非大家做不到,只好沉默。既然沉默了,也不那么有趣了。

尽量不去碰触某些体系,或许是逃避,但现在的社会还真不得不跳开一些圈子,真如马克吐温说的每个人都如月亮一般有着不欲人知的黑暗面(Everyone is a moon, and has a dark side which he never shows to anybody——Mark Twain)。或许如此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人和人之间还真的有那么糟糕么?所以有时候我乐意逃避,可逃避开来,还是有朋友的关怀,这种关怀让我感觉到温馨,我们快乐获取并非易事,只是金钱并非障碍.伊壁鸠鲁给的三个:友谊,自由,思想。物质从来都不是阻碍,可伊壁鸠鲁这个词汇在英文当中却成了饕餮的代名词。

叔本华的一句格言:“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看待得失,而不至于心慌意乱。同样的,叔本华也说过“生活,也让别人生活”这样的态度,对双方都好,不论如何,自身的心态都会好上很多,看待这个世间的观点也会不那么愤恨。因为“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是一座桥梁而不是一个目的”(查拉图斯特拉)。

可这个世界上要说有绝对的指导,要告诉你如何生活,我想是没有的,如庄子所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从来都没有绝对性的对,圣人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指导,大盗也不是平白而生的。

可我还是要引名言:
海德尔说“人是时间的片段”,你会知道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泰戈尔说:少年忍辱负重免得年老受气。你才会知道要懂得不那么年少气盛。
荷尔德林说过一句话:总是使一个国家变为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你才知道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便懂得如何圆融。

忘记月亮 说...

因为你的评论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伊壁鸠鲁,刚刚也在网上查到了关于他的一些记录.哲学的东西我所知甚少,但我却赞同伊壁鸠鲁对真理的辨别的理论.每个人的标准,原则都不同,因而是对是错.或者可以说只有感觉才是最真实的吧,对与错都不是绝对的.